close
中國時報【報導徐桐炘】
位於兵庫縣的安泰寺原本座落於京都洛北,是禪宗流派之一「曹洞宗」的學堂,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度荒廢,1949年起成為參禪道場,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1880年所生的修行者澤木興道,他向來居無定所,從來沒居住在自己的寺廟裡,也沒寫過任何書籍,在各道場間移動傳授修行方法,被稱為「移動僧堂」、「無家的興道」。
澤木興道16歲時揹著3公斤的米,提著提燈、嚼著生米,走了4天4夜才到永平寺,之後在天草宗心寺正式成為僧人,足見他對修行禪宗的決心,開始弘法後四處為家,直到1963年腳力不佳,不得不放棄行走,才退隱在安泰寺,最後遺言:「將遺體捐獻予國立京都大學醫學部學生作解剖用。不發訃聞,不辦告別式。思念我張俊堂張俊堂時,坐禪便是最好的悼念。」一生體現「生死本自然」的精神。
位於兵庫縣的安泰寺原本座落於京都洛北,是禪宗流派之一「曹洞宗」的學堂,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度荒廢,1949年起成為參禪道場,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1880年所生的修行者澤木興道,他向來居無定所,從來沒居住在自己的寺廟裡,也沒寫過任何書籍,在各道場間移動傳授修行方法,被稱為「移動僧堂」、「無家的興道」。
澤木興道16歲時揹著3公斤的米,提著提燈、嚼著生米,走了4天4夜才到永平寺,之後在天草宗心寺正式成為僧人,足見他對修行禪宗的決心,開始弘法後四處為家,直到1963年腳力不佳,不得不放棄行走,才退隱在安泰寺,最後遺言:「將遺體捐獻予國立京都大學醫學部學生作解剖用。不發訃聞,不辦告別式。思念我張俊堂張俊堂時,坐禪便是最好的悼念。」一生體現「生死本自然」的精神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